| 育兒心得 | 我長大了- 給孩子自己來的機會與學習



#育兒心得 | 我長大了- 給孩子自己來的機會與學習


#我長大了」對小小孩來說是一件多麼充滿喜樂與成就的事情啊!!!
奧斯卡在2歲半左右開始,正值自主需求大爆發的時候,他什麼都要自己做做看,當然,我也是樂見其成,因為這是讓他學習自理能力的最好時機。學習這些能力時,他要一次又一次去控制自己的身體肌肉和反覆練習,又是很容易遭受挫折的過程。因此,要幫助此時「眼高手低」的孩子學會自理能力,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導加上大量的鼓勵,偷偷先降低難度,讓孩子容易成功,孩子學習起來就會順利得多。


「我3歲了,我夠力了,我要自己推」

大家有沒有發現他說一個句字,說了3次「我」。
昨天回港,在機場行李轉盤旁,爸爸把所有行李放上推車,唯獨那個登機箱留給奧斯卡自己推。因為他說了,他長大了,他要自己來。


大部份的家長在這個時候可能會馬上否決孩子,只為了「孩子動作慢」而無形中便抹煞了孩子學習獨立的時機。這是很嚴重的一件事,因為大人的代勞常常會給予孩子一種「我是不行的」、「我還沒有能力做」的暗示,更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剝奪,大人的無心就已澆熄了孩子動手做的熱情,如此一來不但抹煞孩子參與的興趣,也傷了孩子的自尊。


每個人在這世界上,就是能有基本的自我照顧能力。生活自理能力,從小小孩開始,像是會吸吮或咀嚼、會吃固體食物、會用杯子喝水、會用吸管吸食……,孩子再大一點,就會開始收拾東西、幫忙拿東西、把疊好的衣物放在抽屜……。簡單來說,一個孩子懂得生活自理,在進入團體社會時,才能兼顧到其他領域的發展,所以幫助孩子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從「自己來」開始。

「我長大了」孩子的一句話,也提醒著我,相信孩子、讓孩子自己面對挑戰是多麼重要的。
當然,「教養」,養很簡單,教才難。開始「自己來」要有清楚的示範,並多次實際練習的機會。學習任何新技能都需要時間和足夠的重覆,家長不必操之過急,千萬別期待孩子一次就會。


在這個升學主義掛帥的社會,家長寧可把時間拿去上興趣班,而不願意把同樣的時間拿來訓練孩子獨立生活、讓孩子自己動手做。就因為你捨不得孩子做家事,忘記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,結果孩子將來獨自要在異地求學生活,或是出國念書的時候,一下子就得面對過大的情境差異挑戰。試想,你家出了一位大小姐或大少爺的生活習性,一旦進入團體生活,不僅影響了孩子的人際關係,我想,也沒了合作能力。

最後我想說,我不是要炫耀自己多會教小孩,但事實上證明,奧斯卡根本不需要我怎麼教,我跟我的孩子相處很簡單,生活上一些瑣事就能花上我們許多時間。慢慢玩、慢慢吃飯、慢慢洗澡、慢慢學習,只要他願意「自己來」我就會放手讓他自己動手做,孩子在生活中練習了他的能力,我也跟孩子培養了我們之間的感情。教養就該是存在生活裡的每個細節裡,不是嗎?

我相信人生該學習的功課不只在書本上,教導孩子擁有打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才是他未來長成的良好基礎。試想一個對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負責的人,將來怎能把事情做得圓滿?


【延伸閱讀】


★更多育兒大小事分享  :
「讚好/Like」【奧斯卡報報 Oscar's post 專頁&設定「搶先看/See First
 ★合作邀稿: melody1522@hotmail.com

留言